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国际绍兴(嵊州)绿茶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公布:2018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价齐增,再创历史新高。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茶叶出口36.5万吨,同比上升2.7%,(其中,绿茶出口30.3万吨),金额17.8亿美元(120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0.5%。
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茶,世界品”、“重振中国茶叶出口”早已摆上议程。中国茶企经历了原来的小作坊经营模式进化到建设现代产业园,做了许多根本性的改革,极大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如基地茶园建设,生产设备升级、产品创新、三产融合发展新思维等。各地区域公用品牌迅速成长,进军国际市场蓄势待发。
茗边观察注意到,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因国外消费者对中国茶的不充分认识折损了中国茶叶应有的经济效益。针对“未被完全认识”的中国茶最有效地办法便是让外国消费者真正了解中国茶。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审时度势,联合国内外重要行业组织,举办“国际茶业年会”和“国际绿茶大会”,邀请国外茶界朋友,亲身了解、体验中国茶,这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举措,是消除分歧、促进合作的良机。
国际(宜宾)茶业年会是自2017年起每年举办的全球茶界盛会,首届年会扩大了川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塑造中国茶的国际形象增添了新元素,让中外与会代表深切感受到“万里长江第一城”的魅力,体验了茶、竹、酒的特色产品和民俗文化风情,将“茶”打造成宜宾在国际上又一张靓丽的名片。第二届年会进一步促进了宜宾与国内外茶界的交流与合作,让“宜宾早茶”、“天府龙芽”等产品享誉全球,也让川茶集团、川红集团等龙头企业声名远扬,借助国际(宜宾)茶业年会这一平台,全球茶人信息共享,文化交融,共聚智慧,并且了解到中国式的茶+科技、茶+文化、茶+旅游的新兴产业模式,更好地展示了中国茶的国际形象,有力推动了世界茶产业和茶文化繁荣发展。
国际绿茶大会是专门针对绿茶产品和产业举办的国际性会议。作为全球最大的绿茶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要在保证本国绿茶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引领国际绿茶行业向着好的方向前行。举办绿茶大会既是为了加强绿茶保健功能的宣传,带动全球绿茶消费,也能够解决绿茶国际贸易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和达成产销国对于全球绿茶产业的共识,并且,还可以改善我国大宗绿茶出口现状,进一步将我国高端绿茶推向国际市场,助力我国绿茶行业转型升级。
3月18日和3月21日,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和首届国际绍兴(嵊州)绿茶大会将陆续在四川宜宾和浙江嵊州拉开帷幕,茗边了解到,两个大会内容精彩纷呈,不仅举办国际茶情趋势与发展论坛、国际红茶产业科技创新研讨会、全球绿茶发展论坛、国际绿茶大咖对话、国际茶事共识会议等多场专业会议,而且将形成《宜宾共识》和《嵊州共识》,并且发布《2018国际茶情汇编》和《2019国际茶情报告》。届时,国内外茶界领军人物及专家学者云集,分享各自的真知灼见和科研成果,新朋老友,共叙友情、共谋发展、共筑繁荣。
多个国际平台相继搭好,那么,何以展现中国茶叶的形象?茗边就此采访了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茶叶分会蔡军秘书长。蔡秘书长长期从事茶叶国际贸易行业工作,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国际茶叶委员会、全球重要茶叶消费国和生产国茶叶行业组织及重要茶商保持长期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多次代表中国茶叶行业在国际重要茶事活动和会议上发表专题演讲;成功操盘了7届国际茶业大会和2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得到国内外业界的高度评价。蔡军秘书长针对中国茶叶自身资源禀赋以及国际茶叶市场的偏好与习惯认为应认清目标:
健康目标:绿色产业,全价利用
健康理念是全人类所共识,茶自身的“健康”属性顺应健康生活理念,在未来必定有非常大的需求。蔡军秘书长强调茶叶生产应树立“健康”形象,为茶叶的销售、深加工等环节做好基础工作。特别是绿茶产品,秘书长认为绿茶不仅作为饮料,在衍生产品上也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一发展将同时促进绿茶价值的充分挖掘和全价利用,因此希望各涉茶部门能够严守质量关,打造健康茶产业。
农残标准目标:规范自身,建立信任
中国茶叶多年来出口量始终徘徊于30多万吨,无法突破瓶颈,与农残标准息息相关。蔡军秘书长表示“发达国家本应是我们茶叶的主要输出地,但严苛的欧盟标准制约着中国茶的出口,也制约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茶的消费信心。2018年,日本进口中国茶仅1万3千吨,欧盟虽然是恢复性增长,进口量也仅为2万9千吨。”面对这样的发展阻碍,中国茶叶急需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农残标准,化被动为主动,建立产茶大国的品质信任。蔡军秘书长特别呼吁行业亟盼来自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全面规范行业。
此外,茶企间无序竞争造成了“以次充好”的品质问题,直接损害了国际市场对中国茶的信任。蔡军秘书长呼吁,“希望国家相关部门重视茶叶品质和茶叶出口,将之切实提升到战略层面,为中国茶行业发展保驾护航;也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害群之马严惩不贷!”
文化目标:眼见为真,体验为深
中国茶产品琳琅满目,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让外国消费者从根本上认识、接受中国茶需要让他们亲眼见到,亲身经历。饮茶文化的推广非朝夕之功,如今各地区茶叶活动频频举办,连结各国茶叶工作者,零距离接触、沟通、互相了解,为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蔡军秘书长说道,“很显然,外国消费者不了解中国茶,这需要一个相对全面的认知,需要让大家亲自去体验。培养市场,文化先行。中国饮茶知识和饮茶文化的对外传播亟待加强。”
往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场景
品牌目标:政府与企业共同走出的创新路
业界流传一句话:“7万家中国茶企顶不上一个立顿”,蔡军秘书长认为“这个说法具有历史局限性。在战争纷乱的近代,茶业连同很多行业都进入休眠,百废若再兴势必需要一个过程,彼时散弱无力的产业旧貌经过多年修复已经出现极大改变;然而,‘小散乱’状态仍需再改善,不然无法适应形势需求。要实现智能化、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化,否则中国茶品牌在国际上将持续无声,难以打开外销。烟草和酒的海外发展思路可以借鉴,打造知名品牌,冲向国际。”
蔡军秘书长认为,行业组织和茶产区政府可联合培育有科技含量、有潜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优秀的高质量产品,以强化行业标准、行业自律来避免无序竞争和低价竟销,同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行业组织搭建平台,以企业抱团的形式,从制订行业标准,颁发行业标识入手,实施走出去整体营销的战略。期间亦需考虑各地文化的差异,因地制宜,在符合、满足当地文化习惯的基础上切入中国茶叶的标志性品牌。